一、煤泥簡介
洗選煤是經過選洗加工,清除大部分雜質與矸石,提高煤炭的質量。
隨著煤炭開采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粉煤、末煤在原煤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就使的動力煤洗煤廠的原生煤泥和煉焦煤洗煤廠的浮選尾煤量大大增加。煤泥作為洗選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因具有粒度細、持水性強、灰分高,且含有較多粘土等特點,給煤泥的綜合利用帶來了諸多不便。目前洗選廠的煤泥絕大部分都廉價售給當地農民,既污染了環境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煤泥的經濟價值沒有得到真正充分的挖掘。
面對日益潰乏的煤炭資源與居高不下的煤炭價格,煤泥烘干再利用迫在眉睫,RD多層多級煤泥干燥處理新工藝新技術就是為了解決煤泥由于高水分(20%~30%)而無法綜合利用的問題。
二、RD多層多級煤泥干燥機針對煤泥的特點,對煤泥的干燥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設備結構緊湊,
干燥機占地面積小。由設備結構可知,干燥所需熱量主要是由排列于空心軸上的空心槳葉壁面提供,而夾套壁面的傳熱量只占少部分。所以單位體積設備的傳熱面大,可節省設備占地面積,減少基建投資。
2、熱量利用率高運行成本低。干燥所需熱量不是靠熱氣體提供,減少了熱氣體帶走的熱損失。由于設備結構緊湊,且輔助裝置少,散熱損失也減少。熱量利用率可達80%-90%,采用多效干燥,處理每噸泥僅需280kg蒸汽。
3、楔形槳葉具有自凈能力,可提高槳葉傳熱作用。旋轉槳葉的傾斜面和顆粒或粉末層的聯合運動所產生的分散力,使附著于加熱斜面上的物料自動地清除,槳葉保持著高效的傳熱功能。另外,由于兩軸槳葉反向旋轉,交替地分段壓縮(在兩軸槳葉斜面相距最近時)和膨脹(在兩軸槳葉面相距離最遠時)斜面上的物料,使傳熱面附近的物料被激烈攪動,提高了傳熱效果。楔型槳葉式攪拌干燥器傳熱系數較高,為85—350W/(M2·K).
4、氣體用量少,可相應的減少或省去部分輔助設備。由于不需用氣體來加熱,因此極大地減少了干燥過程中氣體用量。采用空心槳葉干燥機只需少量氣體用于攜帶蒸發出來的濕分,保持在干燥操作溫度條件下,干燥系統不凝結露水。
由于氣體用量少,干燥器內氣體流速低,被氣體挾帶出的粉塵少,干燥后系統的氣體粉塵回收方便,可以縮小旋風分離器尺寸,省去或縮小布袋除塵器。氣體加熱器,鼓風機等規模都可縮小,節省設備投資。
5、物料適應性廣,產品干燥均勻。干燥器內設溢流堰,可根據物料性質和干燥條件,調節干燥器內物料的停留時間,以適應難干燥物料和高水分物料的干燥要求。此外,還可調節加料速度、軸的轉速和熱載體溫度等,在幾分種與幾小時之間任意選定物料停留時間。因此對物料適應性非常廣泛。另外,干燥器內設有許多攪拌槳葉,使物料在干燥器內從加料口向出料口流動過程中充分混合均勻,產品干燥均勻。
6、適用于多種干燥操作。前已述及楔形槳葉式干燥可通過多種方法來調節干燥工藝條件,而且它的操作要比流化床干燥、氣流干燥的操作容易控制,以適用于多種操作。
7、大型化制造、運輸,裝卸方便,單臺
干燥機傳熱面積可達600m2。
8、處理量大,單臺
干燥機每小時可處理物料20噸
9、無二次污染,不需要尾氣處理裝置。
RD多層多級煤泥干燥機的處理實現了連續化、工業化,和自動化。經煤泥烘干工藝處理后煤泥的水分可從25%~28%降到12%左右,煤泥的干燥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也為煤泥烘干行業帶了新活力
10、缺氧狀態下運行,安全可靠。
三、前景
干燥后的煤泥應用:
1、作為原料加工煤泥型煤,供工業鍋爐或居民生活使用,提高煤品質,增大附加值;
2、作為電廠鑄造行業的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收益;
3、作為磚廠添加劑,提高磚的硬度和抗壓強度;
4、作為水泥廠添加料,改善水泥性能;
5、含有某些特定成份的煤泥可用作化工原料。
綜上可說明,干化后的煤泥用途與價值十分肯定。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開采,煤作為能源資源,在工業發展和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開采過程中,經過洗選,露天堆放,一部分煤被水沖走,經過沉淀形成煤泥,這樣造成了煤源的流失,同樣這些煤泥回收再利用的難度較大,煤泥干燥機的研發和生產,是對煤泥回收和利用的最有效的辦法。
煤泥干燥行業是近幾年新興起的一個行業,技術的革新和完善使煤泥的烘干處理實現了工業化、自動化。煤炭綜合利用是煤炭企業改變單一經營的必由之路,是煤炭行業扭虧增盈的希望所在。我國原煤入洗率在30%左右,每年的煤泥排放量超過2000萬噸,此煤泥的利用問題非常緊迫。在我國的許多地區,如果按同等發熱量計價,煤泥的實際售價遠低于原煤,特別是在一些礦區,煤泥銷售不暢,以致大量堆積,如果能夠將煤泥干燥降水后生產工業型煤,代替礦區的部分自用煤,實現就地消化,既可節約能源、提高效益,又可減少礦區的環境污染。煤泥干燥行業既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既保護了環境獲得經濟收益又響應節能減排政策。